第十一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十一章
當朝太後楊氏, 出自弘農楊氏一族,書香門第,為先帝原配發妻。先帝無子, 遂擇趙氏宗族子弟, 太祖九世孫趙淮立為皇子, 養在宮中。先帝駕崩之時,趙淮年幼, 故由嫡母太後楊氏垂簾聽政。此後楊氏臨朝稱制,獨斷專行, 直至十數年後,滿朝文武百般上諫,這才還政於趙淮。而後楊氏便幽居慈寧宮,吃齋念佛,不見外人。
去年臘月, 楊氏喘疾覆發,纏綿病榻數月至今,終是油盡燈枯,三月初九醜時一刻於慈寧宮薨逝。
太後訃聞,第一時間便送到了首相韓齋溪,及樞密院使趙公直的府上,而後東西二府重臣與宗室子弟,紛紛應召入宮。
慈寧宮中,群臣聽罷太後楊氏遺誥,本該發哀臨哭,然而官家至今未曾現身露面, 滿殿文武大臣不禁面面相覷。
韓齋溪率先問詢劉官寶:“劉都知,敢問太後訃聞可已遣人告知官家?”
劉官寶苦著臉道:“哪敢隱瞞?”
禮部尚書焦急問道:“那官家是何表態?”
劉官寶裝模作樣一聲長嘆:“官家他聽過此訊, 恍若未聞,起居服禦,悉如平常。”
群臣聽罷,驚怒非常。
楊氏雖非官家生母,卻有養育之恩,十數載臨朝稱制,雖霸道專橫,卻無大過,數十年來教導輔佐,恩慈難償。官家身為人子,怎可連太後薨逝也不現身?如此罔顧人倫,怎配為人君?
於是便以首相韓齋溪、樞密使趙公直為首的兩府重臣,齊齊來到福寧宮覲見,力請官家朝拜慈寧宮主持葬禮。
趙淮起初神志尚算清明,只時不時的搖頭否定,後面對群情激憤,怒不可遏的大臣們,忽而犯病。但見他臉色慘白,神色驚恐,口中不停說著胡話,然後竟不管不顧轉身而逃。群臣緊拽趙淮衣擺,拼死阻攔,皆未成功,最後只剩手中自龍袍上撕扯下來半截衣袖,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而後群臣無可奈何,只得將目光紛紛投在了韓齋溪與趙公直的身上。
韓齋溪遂開口道:“以官家目下之狀,無法祭奠太後,為今之計,便只有請太皇太後同皇後出面了,趙大人意下如何?”
此事正中趙公直下懷,故而他亦頷首道:“便依韓大人之見罷。”
一個時辰後,太皇太後吳氏鳳駕自北大內重華宮移至南大內禁宮,吳氏雖年事已高,卻仍是耳聰目明,神志清朗,她歷經三朝帝王,大半生風雲榮辱,波瀾不興。聽罷皇後李氏與百官陳情後,她並無驚訝之色,只宣布官家患疾,暫於大內服喪,令皇後李氏代為祭奠,而後認命治喪五使,著群臣尋揀園陵,撰哀冊文,擬議謚號,一切有條不紊。
垂拱殿內,吳氏垂簾而坐,韓齋溪率臣僚兩拜後,上前請奏道:
“官家患疾,曠日已久,外不臨朝,內不主喪,國不可一日無君,還望太皇太後做主。”
這番上表言罷,殿內落針可聞,群臣垂首而立,屏息豎耳。他們之中或是韓相心腹,早有所知,或是察言觀色,亦有所料,皆知今日這朝堂必將有一遭天翻地覆。
太皇太後緩緩開口,聲音帶著老年人獨有的喑啞與滯澀:
“後宮不得幹政,何況吾已垂垂老矣,官家此前可有禦示?”
於是韓齋溪便將準備好的禦批呈上,說道:
“臣三日前草擬詔旨進呈,得官家禦筆親批八字:歷事歲久,念欲退閑。”
歷事歲久,念欲退閑,如此便是有退位內禪之意。
太皇太後閱過禦批,頷首道:“既有禦筆,卿當奉行,且遵循官家旨意罷。”
韓齋溪心中一喜,隨即取出袖中早已擬好的詔令,欲叫吳氏應允,方此時,群臣中忽有一人出列喝止道:
“且慢!”
但見此人紫袍加身,玉帶烏履,氣宇軒昂,正是樞密使趙公直。他乃是趙氏宗室子弟,文武全才,有勇有謀,朝中威望甚高。
韓齋溪意料之中,悠悠問道:
“不知趙大人有何異議?”
趙公直面沈如水:“官家既有內禪之意,那不知該由何人繼位?”
參知政事董彥道:“儲君早建,太子承毅,仁孝夙成,自該繼承大統。”
韓相一黨隨之紛紛應和。
“太子仁孝?”趙公直冷笑,“北伐督軍,戰前失利,是為無能;奢靡無度,耽於酒色,是為無德;官家患疾,不曾探視,是為不孝;親佞遠賢,誅殺舊臣,是為不仁。如此無能無德不仁不孝之人,怎可配為一國之君?官家只言退閑,不言傳位,怕是早有廢儲之心!”
此言一出,滿殿嘩然。
“大膽!放肆!”
“趙公直你出言不遜!”
面對一室指摘,趙公直巋然不動,只向上首施禮道:
“皇後娘娘,臣所言可是實情?”
“不錯。”
但聽另一珠簾後端坐的皇後李氏開口道,“趙卿家所言甚是,官家早有廢儲之心。數日前,官家忽然清醒,念及太子不堪為君,若禪位於太子,則江山社稷便斷送到了奸臣手中,遂連夜召翰林院事進宮,草擬詔書。”
隨即皇後召翰林院學士上前,宣讀詔書。
詔書共十數道,事無巨細,其中最關鍵旨意有二,一則,立祁王之子趙弘為皇子,晉封其為武泰節度使,秦國公;二則,廢皇子趙韌太子之位,貶其為南陽郡王,出判安國府,即日離京。
如此聖意已明,卻是要廢趙韌,立趙弘,傳其皇位!
百官面面相覷,驚疑不定,而韓齋溪卻是早有所料,不慌不忙開口問道:“敢問娘娘,這詔書是官家何時下令所擬?”
皇後對答如流:“三日之前,初六之夜,那晚官家夜宿慈元殿,下令之時,吾親眼所見。”
劉官寶狀若惶恐道:“娘娘慎言,三日前官家明明前往北大內向太皇太後請安,此事人所盡知,怎會下令傳翰林院士進宮擬招?”
皇後怒道:“三日前官家何曾出宮了?你這奴才顛倒是非,胡說八道!”
“究竟是誰顛倒是非,胡說八道?”太皇太後斥道,“三日前官家確實身在重華宮,你等如此作偽究竟是何居心?崔學士,你說,這詔書究竟是誰叫你所擬?”
“崔大人,矯擬詔書,乃謀大逆之罪,你可莫要一時糊塗,為他人頂了過錯啊。”韓齋溪意味深長道。
那翰林院士未料到如此變故,被要挾擬招,他本就膽戰心驚,生怕東窗事發。韓齋溪在朝中積威已久,手段狠毒,此時被這一嚇,他登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,冷汗直冒,支支吾吾道:
“太皇太後恕罪韓大人恕罪,下官乃是被逼無奈,請韓大人明察......”
“何人逼迫於你?”
“是...是......”
他不敢明說,只是偷偷的將目光瞥向一旁的趙公直。
趙公直怒目而視:“崔立!你莫血口噴人!”
韓齋溪嗤笑了一聲:“敢做不敢當,趙大人此舉實非君子。”
太皇太後開口道:“如此真相已是明了,樞密使趙公直假傳聖旨,矯擬詔書,其罪當誅;皇後失德,褫奪封號,廢其後位,移居長寧宮,無召不得出長寧宮半步。”
話音落下,皇後登時花容失色,臉色慘白:
“太皇太後,此中有誤,還請容稟!”
趙公直不可置信看向韓齋溪:“你這奸賊,顛倒黑白指鹿為馬!竟連太皇太後也被你迷惑!當著滿朝文武之面,我不信你真能欺上瞞下,一手遮天!”
“所謂欺上瞞下,指鹿為馬說得正是趙大人自己吧,你縱有趙高之能,怕也逃不過李斯之命。”韓齋溪似笑非笑,壓低聲音道,“黃泉路上,莫忘了仔細反思,上天有路不走,為何偏偏和我作對。”
而後他向劉官寶使了個眼色,後者一聲令下,登時有武德司侍衛沖進殿中,強行將趙公直帶了下去。
趙公直被侍衛拖行而去之時,猶自不甘的最後嘶吼道:
“太子已瘋!亦如官家!如此失心失智之人,怎可繼承大統?!”
此言一出,滿座皆驚。
“太子已瘋?”
韓齋溪並不驚慌,只氣定神閑一笑,命人將太子請入殿內。
片刻後,太子趙韌一身素衣麻服,由一內侍隨同進入殿中,雖神色木然,卻也舉止如昔,依禮向太皇太後施拜。
原來昨日太子喝下救必應第三帖藥劑,已是病情大好,有人耐心教導,便可依言學舌。韓齋溪於是便令琴如霜假扮內侍,隨侍太子身側,今日放心大膽的讓太子面見群臣。
“如此,趙公直你還有何話可說?”
趙公直震驚之餘,臉色慘白:“這、這......”
數日前他接到匿名傳信,得知太子失智,幾番明裏暗裏打聽之下做實了信上之言,這才堅定了聯合皇後廢立之心,可為何如今太子又恢覆如常?究竟是誰從中作梗?
他尚來不及想通這一切,便被武德司侍衛堵住口舌,押了下去。
皇後同趙公直一敗,廢太子一黨餘下之人不成氣候,武德司在旁虎視眈眈之下,無一敢再同韓齋溪作對。
韓齋溪目光掃視過殿中俯首稱臣的文武百官,滿意一笑。而後他行至太子身前,躬身行禮道:
“請陛下遵從太上皇禦旨,登基繼任。”
古往今來,皇權交疊,無論和平或流血,總要推辭一番,以示清白,故而太子按照昨夜韓齋溪命人所教之言,目光呆滯,磕磕絆絆說道:
“父皇建在,我、我豈敢僭越?如此恐負不、不孝之名。”
群臣亦勸道:“天子當以安社稷、定國家為孝,今中外憂亂,萬一變生,陛下置太上皇何地?”
太子堅決不肯,群臣再勸,太子直接轉身而跑,群臣緊追其後,滿朝文武自此竟在殿中玩起了貓兒捉鼠的游戲。一日之內,上午追老子,下午追兒子,當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
關鍵時刻,還是太皇太後吳氏一聲斷喝:
“吾見先太上皇,見先帝,見官家,今又見你,趙家豈有這般懦弱無能之子?!”
太子被這一喝,嚇得定在了原地,吳氏趁機命人速速取過天子通天冠服,為太子披上。
隨後太子被內侍扶到禦座之上坐定,百官按列次而立,朝拜新君,三呼萬歲。
至此,內禪終成定局。
韓齋溪位列百官之首,眉宇間躊躇滿志,春風得意,再也抑制不住。朝堂之上,所有與他作對之人,已被盡數鏟除,新君為他所控,從此大宋江山,將徹徹底底掌握在他一人手中。
多年前,曾有人問他,閣下可羨秦相公?
權傾朝野,封王拜相,世人誰不羨秦相公?至於身後之名,不過成王敗寇,悠悠青史,誰人不是功過兩分,毀譽參半?
可現今,他再也不必艷羨他人,他將權超宰相,位比王侯,韓氏一族,滿門簪纓滿床笏!
而正在韓齋溪的野心與欲望膨脹到極致之時,忽聞下首有一小吏出列,高聲道:
“微臣有事啟奏,還望陛下容稟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當朝太後楊氏, 出自弘農楊氏一族,書香門第,為先帝原配發妻。先帝無子, 遂擇趙氏宗族子弟, 太祖九世孫趙淮立為皇子, 養在宮中。先帝駕崩之時,趙淮年幼, 故由嫡母太後楊氏垂簾聽政。此後楊氏臨朝稱制,獨斷專行, 直至十數年後,滿朝文武百般上諫,這才還政於趙淮。而後楊氏便幽居慈寧宮,吃齋念佛,不見外人。
去年臘月, 楊氏喘疾覆發,纏綿病榻數月至今,終是油盡燈枯,三月初九醜時一刻於慈寧宮薨逝。
太後訃聞,第一時間便送到了首相韓齋溪,及樞密院使趙公直的府上,而後東西二府重臣與宗室子弟,紛紛應召入宮。
慈寧宮中,群臣聽罷太後楊氏遺誥,本該發哀臨哭,然而官家至今未曾現身露面, 滿殿文武大臣不禁面面相覷。
韓齋溪率先問詢劉官寶:“劉都知,敢問太後訃聞可已遣人告知官家?”
劉官寶苦著臉道:“哪敢隱瞞?”
禮部尚書焦急問道:“那官家是何表態?”
劉官寶裝模作樣一聲長嘆:“官家他聽過此訊, 恍若未聞,起居服禦,悉如平常。”
群臣聽罷,驚怒非常。
楊氏雖非官家生母,卻有養育之恩,十數載臨朝稱制,雖霸道專橫,卻無大過,數十年來教導輔佐,恩慈難償。官家身為人子,怎可連太後薨逝也不現身?如此罔顧人倫,怎配為人君?
於是便以首相韓齋溪、樞密使趙公直為首的兩府重臣,齊齊來到福寧宮覲見,力請官家朝拜慈寧宮主持葬禮。
趙淮起初神志尚算清明,只時不時的搖頭否定,後面對群情激憤,怒不可遏的大臣們,忽而犯病。但見他臉色慘白,神色驚恐,口中不停說著胡話,然後竟不管不顧轉身而逃。群臣緊拽趙淮衣擺,拼死阻攔,皆未成功,最後只剩手中自龍袍上撕扯下來半截衣袖,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而後群臣無可奈何,只得將目光紛紛投在了韓齋溪與趙公直的身上。
韓齋溪遂開口道:“以官家目下之狀,無法祭奠太後,為今之計,便只有請太皇太後同皇後出面了,趙大人意下如何?”
此事正中趙公直下懷,故而他亦頷首道:“便依韓大人之見罷。”
一個時辰後,太皇太後吳氏鳳駕自北大內重華宮移至南大內禁宮,吳氏雖年事已高,卻仍是耳聰目明,神志清朗,她歷經三朝帝王,大半生風雲榮辱,波瀾不興。聽罷皇後李氏與百官陳情後,她並無驚訝之色,只宣布官家患疾,暫於大內服喪,令皇後李氏代為祭奠,而後認命治喪五使,著群臣尋揀園陵,撰哀冊文,擬議謚號,一切有條不紊。
垂拱殿內,吳氏垂簾而坐,韓齋溪率臣僚兩拜後,上前請奏道:
“官家患疾,曠日已久,外不臨朝,內不主喪,國不可一日無君,還望太皇太後做主。”
這番上表言罷,殿內落針可聞,群臣垂首而立,屏息豎耳。他們之中或是韓相心腹,早有所知,或是察言觀色,亦有所料,皆知今日這朝堂必將有一遭天翻地覆。
太皇太後緩緩開口,聲音帶著老年人獨有的喑啞與滯澀:
“後宮不得幹政,何況吾已垂垂老矣,官家此前可有禦示?”
於是韓齋溪便將準備好的禦批呈上,說道:
“臣三日前草擬詔旨進呈,得官家禦筆親批八字:歷事歲久,念欲退閑。”
歷事歲久,念欲退閑,如此便是有退位內禪之意。
太皇太後閱過禦批,頷首道:“既有禦筆,卿當奉行,且遵循官家旨意罷。”
韓齋溪心中一喜,隨即取出袖中早已擬好的詔令,欲叫吳氏應允,方此時,群臣中忽有一人出列喝止道:
“且慢!”
但見此人紫袍加身,玉帶烏履,氣宇軒昂,正是樞密使趙公直。他乃是趙氏宗室子弟,文武全才,有勇有謀,朝中威望甚高。
韓齋溪意料之中,悠悠問道:
“不知趙大人有何異議?”
趙公直面沈如水:“官家既有內禪之意,那不知該由何人繼位?”
參知政事董彥道:“儲君早建,太子承毅,仁孝夙成,自該繼承大統。”
韓相一黨隨之紛紛應和。
“太子仁孝?”趙公直冷笑,“北伐督軍,戰前失利,是為無能;奢靡無度,耽於酒色,是為無德;官家患疾,不曾探視,是為不孝;親佞遠賢,誅殺舊臣,是為不仁。如此無能無德不仁不孝之人,怎可配為一國之君?官家只言退閑,不言傳位,怕是早有廢儲之心!”
此言一出,滿殿嘩然。
“大膽!放肆!”
“趙公直你出言不遜!”
面對一室指摘,趙公直巋然不動,只向上首施禮道:
“皇後娘娘,臣所言可是實情?”
“不錯。”
但聽另一珠簾後端坐的皇後李氏開口道,“趙卿家所言甚是,官家早有廢儲之心。數日前,官家忽然清醒,念及太子不堪為君,若禪位於太子,則江山社稷便斷送到了奸臣手中,遂連夜召翰林院事進宮,草擬詔書。”
隨即皇後召翰林院學士上前,宣讀詔書。
詔書共十數道,事無巨細,其中最關鍵旨意有二,一則,立祁王之子趙弘為皇子,晉封其為武泰節度使,秦國公;二則,廢皇子趙韌太子之位,貶其為南陽郡王,出判安國府,即日離京。
如此聖意已明,卻是要廢趙韌,立趙弘,傳其皇位!
百官面面相覷,驚疑不定,而韓齋溪卻是早有所料,不慌不忙開口問道:“敢問娘娘,這詔書是官家何時下令所擬?”
皇後對答如流:“三日之前,初六之夜,那晚官家夜宿慈元殿,下令之時,吾親眼所見。”
劉官寶狀若惶恐道:“娘娘慎言,三日前官家明明前往北大內向太皇太後請安,此事人所盡知,怎會下令傳翰林院士進宮擬招?”
皇後怒道:“三日前官家何曾出宮了?你這奴才顛倒是非,胡說八道!”
“究竟是誰顛倒是非,胡說八道?”太皇太後斥道,“三日前官家確實身在重華宮,你等如此作偽究竟是何居心?崔學士,你說,這詔書究竟是誰叫你所擬?”
“崔大人,矯擬詔書,乃謀大逆之罪,你可莫要一時糊塗,為他人頂了過錯啊。”韓齋溪意味深長道。
那翰林院士未料到如此變故,被要挾擬招,他本就膽戰心驚,生怕東窗事發。韓齋溪在朝中積威已久,手段狠毒,此時被這一嚇,他登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,冷汗直冒,支支吾吾道:
“太皇太後恕罪韓大人恕罪,下官乃是被逼無奈,請韓大人明察......”
“何人逼迫於你?”
“是...是......”
他不敢明說,只是偷偷的將目光瞥向一旁的趙公直。
趙公直怒目而視:“崔立!你莫血口噴人!”
韓齋溪嗤笑了一聲:“敢做不敢當,趙大人此舉實非君子。”
太皇太後開口道:“如此真相已是明了,樞密使趙公直假傳聖旨,矯擬詔書,其罪當誅;皇後失德,褫奪封號,廢其後位,移居長寧宮,無召不得出長寧宮半步。”
話音落下,皇後登時花容失色,臉色慘白:
“太皇太後,此中有誤,還請容稟!”
趙公直不可置信看向韓齋溪:“你這奸賊,顛倒黑白指鹿為馬!竟連太皇太後也被你迷惑!當著滿朝文武之面,我不信你真能欺上瞞下,一手遮天!”
“所謂欺上瞞下,指鹿為馬說得正是趙大人自己吧,你縱有趙高之能,怕也逃不過李斯之命。”韓齋溪似笑非笑,壓低聲音道,“黃泉路上,莫忘了仔細反思,上天有路不走,為何偏偏和我作對。”
而後他向劉官寶使了個眼色,後者一聲令下,登時有武德司侍衛沖進殿中,強行將趙公直帶了下去。
趙公直被侍衛拖行而去之時,猶自不甘的最後嘶吼道:
“太子已瘋!亦如官家!如此失心失智之人,怎可繼承大統?!”
此言一出,滿座皆驚。
“太子已瘋?”
韓齋溪並不驚慌,只氣定神閑一笑,命人將太子請入殿內。
片刻後,太子趙韌一身素衣麻服,由一內侍隨同進入殿中,雖神色木然,卻也舉止如昔,依禮向太皇太後施拜。
原來昨日太子喝下救必應第三帖藥劑,已是病情大好,有人耐心教導,便可依言學舌。韓齋溪於是便令琴如霜假扮內侍,隨侍太子身側,今日放心大膽的讓太子面見群臣。
“如此,趙公直你還有何話可說?”
趙公直震驚之餘,臉色慘白:“這、這......”
數日前他接到匿名傳信,得知太子失智,幾番明裏暗裏打聽之下做實了信上之言,這才堅定了聯合皇後廢立之心,可為何如今太子又恢覆如常?究竟是誰從中作梗?
他尚來不及想通這一切,便被武德司侍衛堵住口舌,押了下去。
皇後同趙公直一敗,廢太子一黨餘下之人不成氣候,武德司在旁虎視眈眈之下,無一敢再同韓齋溪作對。
韓齋溪目光掃視過殿中俯首稱臣的文武百官,滿意一笑。而後他行至太子身前,躬身行禮道:
“請陛下遵從太上皇禦旨,登基繼任。”
古往今來,皇權交疊,無論和平或流血,總要推辭一番,以示清白,故而太子按照昨夜韓齋溪命人所教之言,目光呆滯,磕磕絆絆說道:
“父皇建在,我、我豈敢僭越?如此恐負不、不孝之名。”
群臣亦勸道:“天子當以安社稷、定國家為孝,今中外憂亂,萬一變生,陛下置太上皇何地?”
太子堅決不肯,群臣再勸,太子直接轉身而跑,群臣緊追其後,滿朝文武自此竟在殿中玩起了貓兒捉鼠的游戲。一日之內,上午追老子,下午追兒子,當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。
關鍵時刻,還是太皇太後吳氏一聲斷喝:
“吾見先太上皇,見先帝,見官家,今又見你,趙家豈有這般懦弱無能之子?!”
太子被這一喝,嚇得定在了原地,吳氏趁機命人速速取過天子通天冠服,為太子披上。
隨後太子被內侍扶到禦座之上坐定,百官按列次而立,朝拜新君,三呼萬歲。
至此,內禪終成定局。
韓齋溪位列百官之首,眉宇間躊躇滿志,春風得意,再也抑制不住。朝堂之上,所有與他作對之人,已被盡數鏟除,新君為他所控,從此大宋江山,將徹徹底底掌握在他一人手中。
多年前,曾有人問他,閣下可羨秦相公?
權傾朝野,封王拜相,世人誰不羨秦相公?至於身後之名,不過成王敗寇,悠悠青史,誰人不是功過兩分,毀譽參半?
可現今,他再也不必艷羨他人,他將權超宰相,位比王侯,韓氏一族,滿門簪纓滿床笏!
而正在韓齋溪的野心與欲望膨脹到極致之時,忽聞下首有一小吏出列,高聲道:
“微臣有事啟奏,還望陛下容稟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